「紫牛头条」金句张口就来,教高圆圆种芋头的兴化农村“社牛”大婶火了

01:06

近日,大型文化探访节目《山水间的家》第二季在央视播出,聚焦江苏泰州兴化市千垛镇东旺村,节目中,与高圆圆唠家常的七旬大婶杨忙女因为性格开朗、幽默金句频出,让广大观众忍俊不禁,一下子在网络上火了起来。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兴化杨大婶家,采访了这位“新晋网络红人”。兴化芋头全国闻名,但种芋头可不是轻松的活计,杨忙女大婶种芋头已经有30多年,年轻时吃过不少苦,如今,她的家乡东旺村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、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村,杨忙女和乡亲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幸福。

“苦日子”里的乐天派


(资料图)

是乡亲们眼里的“开心果”

这期《山水间的家》录制于今年4月,当时杨忙女教鲁健、祝勇、高圆圆等嘉宾种芋头。杨忙女今年70岁,家住兴化市千垛镇东旺乡。盛夏时分,记者辗转来到东旺村,杨大婶非常好客。

“到了,这就是我家。”过小桥,走巷口,在杨大婶的带领下,记者在一栋装修别致的二层小楼前停下脚步。

小楼前是一方偌大的院落。“今年菜花节期间,院子和一楼租给别人做农家乐。当时,央视一群小姑娘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和我认识的。”性格开朗的杨大婶率先打开了话匣子。

杨大婶在自家小院门口

“电视里用水舀子给垛上芋头浇水的镜头,就是我们当年劳动的真实样子。”杨大婶说,与水田不同的是,当地垛田的土壤蓄不住水,种植不了水稻等农作物,只能种芋头或者芝麻。芋头苗清明时分种下去,中秋节前后收获。

“芋头芋头,每天要遇头,一天不浇水,它就垂了头。”幽默又朗朗上口的农谚,杨大婶张嘴就来。确实,种芋头不是轻松的农活,根据芋头的生长特点,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,需每天浇水。

30多年前,她家种了4亩地,她和丈夫两人浇一遍水,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。酷暑期间,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煮好一大盆稀饭,放在船上,到垛上后,先浇水,等太阳升起后,船上的稀饭冷却下来便开始吃早饭,借机喘口气。正午太阳火热,有时索性跳进河里洗把澡,降温后上岸继续浇水。

让她难忘的还有卖芋头的经历。当地家家种芋头,成熟季来临时,芋头滞销。她和丈夫只好用船将芋头运往外地。“去盐城,10个小时才能到。”杨大婶和丈夫一人一把桨,边行船边叫卖。“芋头既能蘸酒(下酒),又能当饱。”

杨大婶说,也许是遗传了爸爸妈妈的能说会道,她从小在任何场合都不怯场,沿途遇上在河边洗涮的乡亲,便主动请人家品尝早先煮好的芋头。感觉味道不错,乡亲或掏钱购买,或用稻谷兑换。有的人感慨他们行船不易,还给他们送吃的。

“出远门卖一趟芋头,来回要七八天,时间长的要十多天。”吃住都在船上,土灶上煮点饭,就着事先在家熬好的咸菜下饭。船舱中放的是芋头,晚上人睡在船头的舱内,舱内不透气,舱盖不能盖严,遇上夜里下雨,整个人会泡在水里。

“我天生想得开,那时日子苦,但也不觉得苦。”杨大婶说,她没有别的爱好,唯一爱好就是和乡邻们说说笑笑,大家都说她是“开心果”。有一年,村里组别调整,她从原先的组划到新组,原来组上很多村民直喊惋惜,说一个让大家开心热闹的人被分走了。

和高圆圆拍电视节目

遗憾有一句话没说好

杨大婶清晰记得今年清明节第一次遇到央视工作人员的情景。“我那时不知道他们是央视的,以为他们是大学生来实习的,就和他们聊天,说自己种芋头的种种辛苦。”杨大婶说,她天生“话唠”,没想到聊天后,有人马上表态“就是她,就选她了”。她当时还感觉莫名其妙,后来才知道央视选她和大明星一起拍电视节目。

“我又不认识什么高圆圆,还有其他什么人。”杨大婶又打开了话匣子,她开始嫌耽误工夫,不太愿意,后来在当地村干部劝说下才进入角色。在节目里要教大家种芋头,鲁健说,如果他们做得不好让杨大婶“该骂骂,该打打,该动手就动手”。杨大婶马上接茬:“开口不骂年老人,举手不打过头儿(孩子大了就不要打了)。”这句来自兴化当地的俗语,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。鲁健也说这句话太好了,以后知道该怎么和孩子相处了。

杨大婶和嘉宾们在地里劳作

但杨大婶对这句话并不满意,她告诉记者,高圆圆他们是大明星,自己不能倚老卖老称他们是自己的儿,如果在这句话后面跟一句:“何况你们是远道而来的客人”就好了,她连声说,“很遗憾,很遗憾。”

记者交谈中得知杨大婶的儿子今年46岁,而高圆圆44岁,便劝慰她不要太放在心上,按年龄来说,她这话并无不妥。杨大婶说,尽管和高圆圆一起拍摄时间并不长,但高圆圆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“没有架子,能吃苦。”杨大婶回忆,高圆圆就像一个小妹妹一样,和她拉家常。种芋头苗时,高圆圆不光直接用手,需要全身用力时,直接跪在地上。

高圆圆在和杨大婶拉家常

说起网上传播很广的那些“金句”,杨大婶坦言这些大多是学的她妈妈。比如“力气是个财,白天去了,一觉一睡它又来”。种植芋头需要体力,要想芋头有好收成,就要不怕苦,不能偷懒,相信“力气去了又来”,同时又需要有耐心,对于芋头地成片的杂草,要持之以恒地“动手”,才能最终清除。这样简单的道理,同样用在其他农活上面。

杨大婶在教嘉宾们种芋头的步骤

需要翻的那块地看起来面积挺大,嘉宾们有点怵,杨大婶说,老人以前教育我们,“眼怕手不怕”,就这么干,从早做到晚,带点饭中午吃就能都干完。

杨大婶说,自己性格开朗,要是有点不开心的地方,就到外面跟人聊聊天,烦恼就没有了,觉得干活也是开心的事情。干活的时候,杨大婶还会唱歌:“能挑千斤担,不挑九百九,人到困难时,顶着风雨走。”

央视节目播出后,杨大婶成了“网红”,在晚辈帮助下,她还开设了抖音,抖音名叫“忙大姐”。“不识字来苦,不识字来难,虽然抖音拍了玩,人家点赞不晓得还。”在一则作品里,杨大婶如此自嘲。

随着乡村振兴发展

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了

千垛镇地处兴化市西北部,距兴化城区约8千米,因“千姿百态的垛田风貌”而得名,因世界四大花海之一“千垛菜花”闻名遐迩。垛田景观在2013年被确定为“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”;2014年,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“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”;2019年,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。兴化垛田景观是中国唯一的千垛原生态风景区,具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资源价值。

兴化的美丽垛田景观

兴化市委、市政府积极利用当地“油菜花”特色资源发展旅游,在2009年4月,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兴化千垛菜花旅游节,吸引中外游客近10万人次,以后每年陆续举办,接待量持续攀升。

2020年,千垛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.1亿元,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5011元。东旺村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、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村。

“现在好了,种芋头不再用水舀子浇水,而是直接用水泵抽水,人只要手拿皮管喷就行了;卖芋头再也不需要撑船去很远的地方了。”在杨大婶眼里,如今当地村民种芋头是在“享福”。她的孙子已经结婚成家,自己有劳保,平时帮村内承包花卉的老板浇浇水,一天工钱80元,感觉日子比蜜甜。

杨大婶的金句:

开口不骂年老人,举手不打过头儿

力气是个财,白天去了,一觉一睡它又来

过年吃点芋头,出门遇到好兆头

眼怕手不怕;

能挑千斤担,不挑九百九,人到困难时,顶着风雨走

紫牛新闻记者 |宋世锋 王国柱

编辑|张冰晶

剪辑|万惠娟

主编|陈迪晨

图片和视频素材:央视《山水间的家》、记者拍摄

扬子晚报·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
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

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

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:

北京大成(南京)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

关键词: